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净沙·秋

朱庭玉 朱庭玉〔元代〕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庭院前的梧桐树叶子已经落尽,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那被染红的霜叶飞离枝干,飞到我的身边让我题写诗句。

注释
芙蓉:指荷花。
辞柯:离开枝干。
题红:在红叶上题诗。唐僖宗时,有一名宫女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愍憨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树叶顺着御沟水流出宫墙。书生于祐拾到后添写道:“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流水上游又流入宫中。后两人终成良缘。

参考资料:完善

1、 史良昭解,元曲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第229页

赏析

  一提到“秋”,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马致远那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殊不知,元曲中有诸多关于“秋”的作品,其中不乏别出机杼的曲子,好比朱庭玉的这首《天净沙·秋》。

  此小令开头描绘出一幅萧条的秋景图;然后写作者内心悲秋的伤感和对园林往日美好景色的喜爱;末尾两句写瑟瑟秋风中,辞柯的霜叶主动飞到作者身边,不舍离去。全篇用典构思别出机杼,结尾处用典,所表达的奋起和豪情,使全篇增添了几分魅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开头便描绘出一幅萧条的秋景图。庭院前尽是飘落在地的梧桐叶,水边的荷花也早已凋零。“尽”“彻”二字是起首两句的关键所在,突出秋天树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天净沙》小令共四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这是第三首,注有“秋”字。《全元曲》按白朴作品收录,但《太平乐府》标为朱庭玉作,元刊十卷本《阳春白雪》亦作朱庭玉作。隋树森认为“白朴既有天净沙春、夏、秋、冬四首,未必又作四首,疑斋初选阳春白雪偶误,后选太平乐府乃改正”(《新乐府阳春白雪卷之四》(前集)。《天净沙·秋》是作者于庭院咏秋感怀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伟编,元曲 第一卷,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02,第56页
2、 王祥编 ·阳春白雪(上)·长春: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04

简析

  《天净沙·秋》是一首散曲。此曲开头描绘出一幅萧条的秋景图;继写作者内心悲秋的伤感和对园林往日美好景色的喜爱;末尾两句写瑟瑟秋风中,辞柯的霜叶主动飞到他身边,不舍离去。全篇用典构思别出机杼,结尾处用典,所表达的奋起和豪情,使全篇增添了感染力。

朱庭玉

朱庭玉

朱庭玉( “庭”或作“廷”) ,生平、里籍均不详。 18篇诗文  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黑漆弩·游金山寺

王恽 王恽〔元代〕

邻曲子严伯昌,尝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为《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昔汉儒家畜声伎,唐人例有音学。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渠辈年少气锐,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其词曰:

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

杨果 杨果〔元代〕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朱履曲·雪中黎正

卢挚 卢挚〔元代〕

数盏后兜回吟兴,六花飞惹起歌声,东道西邻富才情。这其间听鹤唳,再索甚趁鸥盟,不强如孟襄阳干受冷。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