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诗
李正封〔唐代〕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天牡丹美丽的颜色如美人醉酒,夜晚牡丹浓郁的花香浸满衣衫。
一轮红日将整个春色皆映照如醉,皎洁明月升起好似在问我何时回家。
注释
国色:颜色为一国之选,原指美人姿色气度。《公羊传》僖公十年:“骊姬者,国色也。”
酣(hān)酒:沉湎(miǎn)于酒。此处是借以描写牡丹之色,亦隐隐有以美人醉酒喻花之娇美之态,笔法传神。
天香:香味的美称,意为人间难觅。源自佛教,《增壹阿含经》卷二八:“是时,波斯匿王以天香华散如来身。”
丹景:指红日。
春醉容:春色喝醉的样子。
归期:回家的时刻。
创作背景
唐代元和年间,赏玩牡丹之风盛行,于是当时的人大多都用牡丹作为写作的标本。据唐代李俊《松窗杂录》记载此诗是诗人在观赏殿堂中的牡丹花之时写下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宋)尤袤等.崇贤书院释译,历代诗话 化读本 精华本:新世界出版社,2014.10,:第84页
赏析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国色牡丹的姿色,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牡丹花的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欣之情。该诗清新灵动,诗情中富含画意,为咏花之佳作。
唐诗中以“国色”言花,前未听闻,而至大和年间白居易咏石榴花,李商隐咏牡丹花皆以“国色”称之,而此牡丹诗应为唐以“国色”咏花之先,而成牡丹“国色天香”之名。
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嗅觉两种感官写牡丹之美,开篇写牡丹之色。国色朝酣酒,何谓国色,作者不言红,更没有繁复的说何种红,只言醉酒二字,精炼准确的写出牡丹之色,让人直观的感觉到牡丹色泽之美。
而染衣之说则是以文字,用侧面描写衣香道出花香的浓郁
简析
《牡丹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牡丹的姿色,用“国色”将牡丹之美推崇到至高境界、用“天香”二字赋予牡丹宗教般的圣洁气质,形象生动地写出牡丹花的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欣之情。全诗清新灵动,诗情中富含画意,成全牡丹“国色天香”之名,为咏花之佳作。
李正封
李正封,唐,字中护,陇西(今甘肃临洮)人。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进士,历官司勋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监察御史。 7篇诗文 2条名句
玉壶吟
李白〔唐代〕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夕阳楼
李商隐〔唐代〕
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矣。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玉阶怨
李白〔唐代〕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