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李颀〔唐代〕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树 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莫见 一作:莫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薄霜刚刚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实在不忍听那鸿雁哀鸣,何况是那与故乡遥隔千山万水,身在旅途的异乡客。
潼关晨曦寒气越来越重,天气愈来愈冷,京城深秋捣衣声愈接近傍晚愈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注释
魏万:唐肃宗上元元年进士(760年)。尝居王屋山,号王屋山人,后改名魏颢,是盛唐诗人李颀的晚辈朋友。
游子:指魏万。
离歌:离别的歌。
微霜:薄霜,指秋意已深。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首联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并及时对友人进行劝勉。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遣词炼句尤为后人所称道。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两人却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作者晚年在洛阳时。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简析

  《送魏万之京》是一首送别诗,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首联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愁,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尾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出他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抒发了感慨,并及时对友人进行劝勉。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遣词炼句尤为后人所称道。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132篇诗文  9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春二首·其二

韩愈 韩愈〔唐代〕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李白〔唐代〕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