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唐代〕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十年之前我们曾经分别,在漫漫征途上再次相遇。
驱马作别又将去向何处?看那夕阳下的万壑千峰。
注释
征路:远行的路途;征途;行程。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一:“鸣鸡戒征路,暮息落日分。”路,一作“旆”。
“马首”句:马头的方向,即将駆马而去的方向。马首:马头。《仪礼·士丧礼》:“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33-434
2、
史孝宜.同是离别情异样——《岭上逢久别者又别》赏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2013,Z2
鉴赏
这首小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作雕饰,而平淡中蕴含深深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也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与“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情味。他们在万山攒聚的岭上和夕阳斜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的创作时间未详,“久别者”是谁也难以确切考证。从诗意看,这是诗人与十年未见的故人重逢后又要分别时有感而作的。
简析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诗的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后两句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全诗通篇淡淡着笔,不事雕饰,而平淡中蕴含深永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365篇诗文 33条名句
马嵬坡
郑畋〔唐代〕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难忘 一作:虽忘)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佳人
杜甫〔唐代〕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马说
韩愈〔唐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 同:衹)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